南海再出圈!大地艺术节,“飞”向世界!
2023新年伊始
《南方航空》杂志2023年01月刊
“边疆”栏目刊登《南海源记》一文
以超4000字的篇幅
聚焦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
并通过各航线向全球传播
让南海再度出圈
↓点击查看大图↓
南海源记
文/斯小乐
“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艺术节”在广东南海大地上拉开了帷幕。赶在春天到来之前,西樵镇全域17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向大众展示了中外134位(组)艺术家创作的73个艺术项目。不管是否愿意承认,南海即将成为一个新的热词。数之不尽的关注将从四面八方重新或全新审视这个被隐姓埋名太久的大湾区小城。
南海大地艺术节的一位参展艺术家彭永坚,是佛山顺德人。挨着佛山南海区长大的他,在过去几个月,才发现自己原来对南海一无所知。
更让他意外的是,上个月他接待了多位来自上海、成都和日本的艺术家,大部分人对他说了一模一样的话:“彼得猫(彭永坚艺名),你可得跟我们好好介绍一下,我们之前还真没听说过广东还有南海这个地方。”
寻南海不遇?
从上海过来的Cindy,曾担任过两届日本大地艺术节义工。2022年11月她来到佛山南海,既是为了协助彼得猫完善他的艺术项目,也是想要会一下几位久违的日本艺术家。
她对南海的第一印象,是“超乎想象”。最初她曾有疑惑,大地艺术节自然要跟大地的关系更接近,这得跑到离城市很远的乡村。佛山南海,听上去是一个经济很发达的大湾区小城,这搭吗?亲自来到南海后,她觉得太奇妙了。开车经过的这一路,她发现在南海,城市跟农村的关系和日本很不一样。
邬建安《豹猫和它的朋友们》。李均良/摄
日本举办大地艺术节的农村,都是完全空心、处于非常隔绝状态的那种所在;但南海的乡村,就在城市中。这里城市跟农村的边界很模糊,过渡得太快了:前一秒还是高楼,下一秒就看到了200多年的古树和被废弃的码头、街道。
分不清是站在经济发达的左边,还是沧桑历史的右边。本地人甚至很难准确描述南海是个什么样的地方:湾区枢纽?广佛门户?“就在美食之都顺德旁边”“南番顺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百强小镇名列前茅”……这样的模糊概念就浅浅结束了对家乡的介绍。
这种奇妙的矛盾、冲突的纠结,也成为南海放在134组世界艺术家面前的、等待被“和解”的命题。如何让“南海”浮出水面,也成为每个作品最终的指向。
南海名字的源头,是秦始皇征服岭南后,出于对南方大海的向往,将其中面临大海的一郡命名为“南海郡”。但彼南海非此南海一一如今广东省的版图,大部分属于当时的“南海郡”。广东人对“南海”陌生,但又熟悉。
岭南地区的区划一再调整,但“南海”作为地名始终存在于广东的每一段历史中。隋开皇九年,新的区划调整下,南海郡撤销,但随之将原治所在地番禺县改置南海县,隶属于广州总管府。南海作为县级政区终于诞生,并在随后的一千多年里,与广州反复演绎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故事。
忘路之远近,忽逢樵山林
今日被重新划入佛山行政区域的南海,其实还是很大。
大地艺术节主要落脚处是西樵镇。光是一个镇,前来参展的艺术家和游客都觉得有点过分地大了。
过去,广佛两地孩子对西樵山的印象,是读书时会来秋游的景区。不是课本上的名山,却和很多课本上的名人有关系:黄飞鸿的故居、康有为的学堂、詹天佑的老家……老师会跟孩子们说,这是明清理学盛行时的文化聚集地。小孩子嘻嘻哈哈也不知道能听进去几分,印象最深的反倒是人手一块的秋游干粮“西樵大饼”,白中微黄不起焦,撒了一层分不清是面粉还是糖粉的细腻粉霜,得就着一大瓶矿泉水才能咕嘟嘟吃完。
孩子当年都不太懂,“未有珠三角,先有西樵山”的深意。樵,散木也。渔樵耕读,是农耕社会的四种生活情态,樵夫就是打柴人,打柴人说西面这座山,就叫作西樵山。林泉飞瀑间,最早的岭南隐士,就来此隐居避乱,或结庐潜修。
马岩松《时间的灯塔》。李均良/摄
没有大地艺术家作品的西樵山,是佛山人周末徒步巡山的寻常去处。山不高,但四季赏花、小村寻味也够用了。围坐南国芭蕉树下,来一碗山水豆腐花,新鲜又嫩滑。抑或是某位阿姐的农家走地鸡、砂锅浓汤鱼与佛手瓜,边吃边看一花一木、一草一叶,大湾区的山间四季就这样不明显地流转。
但最让艺术家们感兴趣的,是西樵山这一方水土居民自发延续下的薪火文明。西樵镇融山水人文、南狮武术文化与儒释道文化于一体,既是“珠江文明的灯塔”,也是闻名全国的理学圣地。西樵民间有南海观音出自南海之说,凡珠三角历史上有的民间信仰日,西樵几乎都有,观音开库、观音诞、大仙诞、北帝诞、师傅诞、婆娘诞、土地诞、龙母诞……
罗冰梅《共聚之桌》。卢展途/摄
“舞狮分南北大家都知道,我一直以为‘南狮’就是指南派的舞狮,顺德也随处可见舞狮队。但这次我才知道,南狮的起源是南海的舞狮。”彼得猫对新发现非常兴奋,深入探访了南海的舞狮团队,把他们的故事写在了自己艺术项目的场刊里。
彼得猫的艺术项目叫“彼得猫卜卜斋”,坐落在西岸的凰岗村。村子是南海的飞地,但已荒废近30年。村子背面有棵250多岁的仁稔树,独木成林,周围还有10多棵100年以上的古树,把小村遮天蔽日包围,植物缠绕着墙垣生长,有种特别的时空交错感。
过去几年,因为目睹母亲的老去,彼得猫整理了母亲过去30多年所做的家常味,在接近50岁的时候,重新认识自己长期忽略的,植物与土地和人的关联。他很意外在隔壁南海这个被遗忘的古村庄里,竟能遇见如此多的仁稔树。在他的记忆中,仁稔(人面子果)、苹婆(凤眼果),都是自己作为顺德人私藏的、关于南方植物与土地的家庭记忆。
他在古村仁稔树下,打造了一个互动空间,编辑了一本作品别册《南方猫食植宇宙梦》,从自己的家庭味觉记忆,到南海凰岗村的历史,从一个非常非常细微的点,温柔地向外界展示了岭南这块土地的非主流叙事。他把顺德人那种地域饮食响亮的自豪感,毫不吝啬地拿出来,分享给了南海。
徐冰、刘建华、马岩松、藤本壮介、朱哲琴、邬建安、沈烈毅、徐震、高瑀、朱赢椿、刘庆元、浅井裕介、陈粉丸……这些当代艺术圈响当当的名字,“下放”到不同的南海场景里,用各自的视角,把湾区山海的大地生活浪漫绵延,铺开,放大。
朱哲琴说,是村民阿伟骑着自行车带她去黄昏时分的桑基鱼塘时,捕捉到了南海大地的迷人。鱼塘边,鱼食被抛撒向水面的一瞬,成千上万尾鱼跃了起来,金色夕阳下,朴素的生命一直在原地努力跃起的力量让人深受鼓舞。她在现场挖出一个水槽与桑基鱼塘形成呼应——作为一个互动作品,磬台上的磬正等着人敲响,温柔的、暴烈的、轻巧的、激进的敲击力,形成的水纹震荡都不一样,她期待每个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看不见、摸不着的真我”。
BAM百安木《高升》。宋兹檀/摄
但朱哲琴更爱跟别人介绍的不是作品,而是南海人农耕智慧的桑基鱼塘,基上种桑、桑叶喂蚕、蚕沙喂鱼、鱼粪肥塘、塘泥肥基、塘基互养,形成良性生态循环。简单的天地人友好连接,让世代南海人和平、满足地生活在这片大地。
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南海平沙岛,一个四面环水的江心岛。
岛上生活的多是60岁以上的老人,80岁以上的就有200多名。进岛唯一途径是渡船,岛民习惯把这艘铁制的拖船称为小火轮。每天乘坐第一班小火轮的都是耕田种地的老一辈岛民,把自己种植饲养的粮食蔬菜家禽等拿去赶早市。
大地艺术节之前,岛上每个星期会来大概几百位游客,吃牛奶浸鸡和腊味饭,吃紫苏炒沙蚬和碌鹅。春天来的时候,三五成群摘些草莓。那些古旧的蚕房工厂、古祠建筑,对于岛民,不过是平淡无奇的日常。
日本艺术家浅井裕介给平沙岛带去的作品,叫《五亿年的礼物》。这种形式他在日本的大地艺术节展示过,利用当地不同的泥土来作画,以泥土天然的不同的颜色,描绘出大自然的生命力和多样性。他和岛民志愿者们在岛上10多天没日没夜用泥土作画,也邀请当地小学生一起加入。岛民情感很细致,尽管他们都不太善于言辞表达。因为待得太久,浅井裕介完成作品离开村子时,岛民的黑狗紧紧跟随在后面,还听到几个60多岁的大妈志愿者在窃窃私语,那是她们在说那个年轻艺术家长得可真俊。
浅井裕介《五亿年的礼物》。宋兹檀/摄
南海一定要待够3天,要等金黄的夕阳铺洒满岛屿、码头、古道小巷和货轮安静行驶而过的西江,人会变得闲散满足,不再去争执经济快速发展和农村落后疏离的关系,然后发现这颗南海遗珠的古城新区里,藏着中国城市中少有的醇厚清新。
如果时间还有多,请在端午前后造访叠滘东胜村,那里有着整个广府文化里最具荷尔蒙魅力的活动:扒龙船。
叠滘历代人都在狭窄多弯的河涌上扒龙船。数百年前,叠滘人已懂得如何利用纵横交错的河涌创造竞技娱乐,长达十几米的龙船要快速转过急弯,全程巧妙避开石磡,以最短的时间到达终点,无法靠蛮力,而是需要舵手的精明和应变、全船人的合拍,才能灵活有力地漂移奋进。当地村民会很乐意告诉你们保持身体强壮和扒龙船必胜的秘笈:“乜野都要谷”。72岁的梁伯,一边跟我分享他过去几十年的获奖经验,一边给我展示文娱室里那几艘退役龙船:“今年的龙船20米,明年就要多加几厘米。龙船,就是一年要比一年长!”
而这,大概也是南海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百强区第二名的秘诀。
一山一湖,一岛一墟,三村一园
从文明的探访,到生态的巡礼、耕读的智慧以及美食回廊,大地艺术节的8个分区,是近期到访南海的最佳旅游线索。
听音湖:城与镇的精神主场与西樵山形成一古一今山湖对望的听音湖,发挥着城市风尚客厅与活力南海之窗的作用。策展从“故事性、符号化、互动感”入手,强化听音湖所代表的小镇生活领先的美好图景。
平沙岛:平沙艺术岛策展着眼于应对岛上老龄化、空心化趋势,吸引青年社群,活化利用闲置空间,在保护渔耕原生态的同时,打造散布式美术馆集群。
太平墟:古墟新市街位于西江岸边,始于明末盛于近代,堪称南海桑园围的“围堤之门”。该策展利用古渡墟市的闲置空间进行建筑改造、招牌复兴,结合品牌快闪等创生行动,开启古墟的活化进程。
松塘村:广府博物村村落格局精妙,古迹与今人生活相得益彰。策展认为,应维护村落本生文化的主体性,采取轻润的艺术融入,引导人们走入村落深处。
凰岗村:古村遗址公园位于西江西岸茶山脚下,堪称一本虽然尘封但依旧温暖的生态与人文原著。策展人希望艺术像书签一样,环绕、穿插、掩映在房屋之间,沿着光线与空气的通道,看见另一种生命的生长。
儒溪村:桑园围水脉之村儒溪村将桑园围水脉“市、涌、村、田”重要元素完美融合,是岭南水乡典范。策展以水为主线,用声音、想象、复述、观望、亲近、回忆,立体地展现一个水脉之村的故事。
渔耕粤韵:农耕生态公园渔耕粤韵文化旅游园是展示南海现代渔业和桑基鱼塘生态循环的样本。策展主打生态,包括互动和教育性强的跨界作品、带有增强现实意味的景观作品,以及与非遗结合的青年艺术创作等。
首届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于2022年11月18日在西樵镇开幕,以“艺术在樵山”为主线,以“最初的湾区”为策展出题。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134位/组中外艺术家,在西樵山、听音湖、太平墟、平沙岛等八大分区“在地化”创作73组作品,用艺术讲述南海故事,呈现南海价值。→点击查看南海大地艺术节打卡全攻略
# 推荐阅读 #
佛山发布编辑部来源:《南方航空》杂志、南海发布责编:冯海茵审校:李颖、刘燕君